这一年,你所错过的全球明星项目
发布日期:2025-01-04 15:34    点击次数:73
经过三年努力,晨哨和其客户正在面对一个新课题:平台上项目太多了,怎么破? 11月22日,苹果公司宣布以约3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加拿大初创公司Vrvana。苹果希望借助此次收购在2020年前推出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头盔。 Vrvana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从事VR及AR技术研发的初创公司。在此次被苹果收购前,Vrvana除了获得Canadian Technology Accelerator的孵化器资助和2014年Real Ventures种子轮投资外,并没有获得太多的资金支持。 差不多一年之前,加拿大的一家本土精品投行曾将Vrvana的融资计划(项目编号:SNE20160830FGPF)发布到晨哨平台。当时VR概念刚刚兴起,我们看到迪士尼和奥迪都是它的客户,决定给予它银哨评级。2016年9月,受晨哨邀请,Vrvana创始人兼CEO Bertrand Nepveu来到上海晨哨办公室,试图对接潜在投资者,当时的项目估值仅为1000万美元。 可惜,当时虽有多家PE和上市公司参与了晨哨集团组织的Vrvana路演。然而,由于种种原因,Vrvana没能与其中任何一家成功“牵手”,这才成就了今天花落苹果的故事。 与中资擦肩而过的明星项目们 其实除Vrvana外,今年还有众多明星标的在晨哨集团“中国大买手”平台(www.chinamerger.com)挂牌。遗憾的是,不少优质标的像Vrvana一样最终未能花落中国,这其中就包括全球明星独角兽企业Lyft和Spotify。 Lyft是美国在线出租车和拼车服务平台服务商,Uber的直接竞争对手,从2012年开始运营,目前在全美300个城市运营,每月提供1870万次搭乘服务。截止2017年4月,Lyft共完成融资26.1亿美元,估值高达75亿美元。2016财年,其营业收入达到了7亿美元。 2016年初,晨哨集团受该公司一名股东委托转让其在公司所持有的股份(项目编号:SCO201603074FXA)。该股东最多可出售500万股,约占当时lyft总股本的2.4%,售价约为每股25美元,相当于当时估值水平的九三折(2016年1月公司估值达到约55亿美元,每股估值约为26.79美元)。按照这一报价,Lyft当时的估值大约为52.1亿美元。 可惜,当时平台上并无国内机构对其表示出积极兴趣。中国买家反馈的顾虑主要在于,一是Lyft不打算在国内拓展业务,另外Lyft的业务与买家的协同效应较小。 Spotify是一家2008年成立的位于瑞典的全球流媒体音乐领域的领先企业。截止2017年7月,Spotify向用户提供超过3000万首歌曲,月活用户超过1.4亿,超过6000万付费用户。2016财年,其实现营业收入29.3亿欧元。Pitchbook数据显示,截止今年9月末,其估值已经达到160亿美元。最重要的是,Spotify已经公布了明年IPO的计划。 2016年初,Spotify的一位股东委托投行在中国大买手平台发布出售少数股份的信息(项目编号:SNE20160218A0L6)。其持股比例约占Spotify总股份的0.7% ,每股销售价格约为2000美元,总计价值约5000万美元,Spotify对应当时估值为71.4亿美元。 遗憾的是,当时也平台上也没有买家对这笔出售表示出明确的意向。 除了以上两个处于创业早期的明星项目,今年晨哨平台上还有一个交易额超过30亿美金的大型成熟项目被错失了。今年7月,挪威奥克拉集团(Orkla)旗下的铝生产商萨帕项目(Sapa 铝生产商)50%股份被以270亿克朗(32.4亿美元) 的价格出售给挪威海德鲁铝业(Hydro),收购完成后,后者将持有Sapa100%股权。 就在去年,曾经有投行就萨帕出售找到晨哨集团联系潜在买家。项目挂牌后,经过晨哨撮合,寻找到潜在的中资买家。这家以铝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也正在寻找铝深加工方面的标的,双方有很好的合作基础。遗憾的是,最终交易未能达成。据晨哨集团了解,主要原因在于:萨帕的标的价值较高,买家担心在这个领域的整合能力不足,做不好后续的整合。因此,买家最终没能下决心收购萨帕。 今年,又有另外一家中资基金在晨哨大买手平台看到萨帕项目后,表达了收购意向。然而不巧的是,此时海德鲁铝业(Hydro)已经基本确立了从奥克拉集团(Orkla)手上收购剩余50%股权的意向,因此,任何外部的潜在买家在这个时点想促成交易都会受到海德鲁铝业的阻挠。最终,奥克拉集团持有的50%萨帕股份还是出让给了海德鲁铝业。 中国公司为何容易与明星项目插肩而过? 促成一笔交易需要太多的因素,而往往只要一个偶然的原因就可以结束一宗交易。中资企业与明星标的擦肩而过,归结起来可能有以下几类原因: 1、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全球投资能力尚显不足 经济增长强劲,风险投资活动活跃的中国无疑是全球创业者眼里的天堂。不过,和国内创业投资蓬勃发展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土风险资本投资海外创业项目的案例还并不多见。 2016年,中资海外投资并购金额高达1700亿美元,但买方主体多数为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背后的产业资本,投资并购对象也基本是成熟企业。有能力在海外创投市场开展投资的中资私募股权基金仍凤毛麟角。根据晨哨研究部的监测,目前在全球创业投资市场表现活跃的本土基金仅有上海的赛领资本等为数不多的几家机构。赛领资本先后投资了被英特尔收购的Mobileye和为全球首个FDA批准的数字药物提供传感技术和设备的 Proteus Digital Health等明星企业。可喜的是,随着国内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本土私募基金开始在全球进行布局。 2、投资期限选择不同 受业绩、LP压力以及投资环境影响,国内很多投资机构对需要长期投入,难以在短期释放业绩的项目比较谨慎。如果不能在短期立竿见影的获得收益,即便项目的前景非常好,也不在这些买家考虑之列。 当时对AR头盔Vrvana感兴趣的某些机构就是因为这个项目的投资回报期太长所以放弃了。 虽然投资期限的长短选择并无优劣之分,但如果整个市场的大多数买家都充斥着赚快钱的想法,则会使得整个市场上投机的氛围浓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和短线炒股有类似之处,这类买家的最关注的不是标的价值本身,而是在于是否能够找到下家脱手,即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所投标的的估值上升,并迅速脱手从而赚得买卖差价。 这种投资方法论的弱点在于,受系统风险的影响较大,如果市场上充斥着这样的投机情绪,那么泡沫就会催生,风险会随之加剧。就像前几年国内市场一哄而上的各类“O2O”创业项目、众筹平台,如今都已归于沉寂,投资者损失惨重。  3、国内产业链发展不成熟 某些国外标的的价值需要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存在,单单靠收购一个标的就很难通过并购后整合释放标的的真正价值。特别是在一些科技前沿领域和国内市场化程度有限的产业细分,一个看上去很诱人的标的并不意味着并购后获得财务上的获利成为必然,在这种情况下,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会让某些中资买家在面对这类标的时犹豫不前。像Vrvana这个项目,如果没有苹果公司配套产业的支持,恐怕一般公司就算收购下来,也很难释放其产品未来的价值。 4、金融与外汇配套政策限制 由于国内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而且对于资金的流向用途多有具体的规则和限制,客观上使得中资企业在参与某些国外大型优质标的的竞争时,会因此处于被动地位。 比如挪威铝制品深加工厂商萨帕(Sapa)出售的项目,后来据晨哨了解,就是因为一方面因为资金配套压力比较大,二是因为产业整合存在较大难度,最终没能进入交易环节。 不过,中国的金融改革在不断继续,金融市场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相信随着这些量变的积累,中资在竞购海外标的时会更有底气,也更有可能抓住更多机会。 此外,今年整个对外投资市场所遭遇的外汇管制,也是很多企业不得不放弃一些理想标的的直接原因。不过,近期相关政策正在趋向明朗,一刀切的监管正在得到扭转。 5、信息不对称难题 一级股权市场,本质上就是依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但是信息太淤塞,则会极大地限制市场活力与价值。许多中资买家正因为不知道市场上有某些自己心仪的标的,才错失了梦寐以求的投资机会。